Followers

Wednesday, February 24, 2010

交流会之观后感

交流会之观后感

「爷爷,您上周二(2日)到隆雪华堂出席了一场交流会,你能分享一些吗?」孙子阿东好奇地如是问。

爷爷认为不应该称交流会,应称其为「呛声会」,因为许多华裔观众是为了「棒」马大历史系教授的场而来。

爷爷人虽老了,但关心华教精神却不「老」啊!马大历史系教授发表了华校培养「文抄公」的言论后,即刻引起了华社的反弹。因此,魏副部长力邀教授针对此课题展开辩论;之后辩论会改为交流会。

此活动主持人很幽默,开场白便指出这是场「luar biasa」的活动,因为在此非政府组织场地,却规定使用国语发言。未进行首项的问答环节时,主持人先念出观众所须遵守的条例。其中是:必须使用国语发问。主持人话刚说完,首个观众站出来便把主持人当透明,用英语「发问」,炮轰教授的说话声音不及格,抱怨台下后座的观众完全听不清楚;同时,此观众亦「赞赏」副部长是个第一等级的政治家。

除此之外,多名提问者也发表了与此交流会毫不相关的问题,例:子女书包太重等等问题;有者更借机发表「伟论」。在场者不时报以嘘声,叫喊发问者勿浪费他人发问机会。每当观众问题离题时,主持人都得提醒要针对「copycat」课题发问。

整体而言,教授的声音微弱,发言时用英语及国语,态度有些敷衍,有台下后座的「观众」好几次叫喊「tak dengar」。然而,副部长的国语流利,声音亦响亮,肢体动作丰富;每当副部长提出有利华小的论点时,在场者都报以热烈掌声。有个与爷爷坐在同排的观众讥讽地说,鼓掌的人群里有很多是副部长的「人」,好像是在拍马屁。

出席了副部长VS教授的「交流会」之后,给了爷爷有种乘兴而来,败兴而归之感觉。

「阿东,暂时聊到这儿,现要吃团圆饭了。明天大年初一,见到亲戚时,吉祥贺词要挂在嘴边哦。」


邱训杰
《东方日报》前线民声
20010/02/13